WALL·E : What's the Unbelievable Next ?


Pixar 新作 WALL·E 在 IMDB 上已經獲得 8.8 的高分,在 Rotten Tomatoes 獲得極高的好評,這還能說甚麼?

WALL·E 是 Pixar 第九部電腦動畫巨作,但是卻是在將近十五年前就開始進行構思的故事; 1994 年時, Pixar 的四巨頭導演 John Lasseter、 Pete Docter、 Joe Ranft 與 Andrew Stanton 在接近完成 Toy Story(8.1) 玩具總動員不久之後,開始集體構思新的動畫電影故事,在四人的腦力激盪之下,一口氣想出了 A Bug's Life(7.3) 、 Monster, Inc.(8.0) 、 Finding Nemo(8.2) 跟 WALL·E (傳言他們是聚在咖啡館中邊聊邊完成故事構想的),為之後的 Pixar 電影動畫發展建立基礎。

這四位在完成一部知道會成功的電影 Toy Story 之後,立即開始計劃全新的構想與更多的電影,而並非陶醉在電影所帶來的成就與財富當中(如果是台灣的公司...嘖嘖嘖),真的是令人不禁好奇這是甚麼樣的宏觀與遠見,不過應該也沒有人會再去懷疑 Pixar 為何會成功(這可不干 Steve Jobs 的鳥事,如果知道 Jobs 那時是在做啥,要說他有眼光,我倒是覺得是「運氣」成分居多,因為 Jobs 的初衷是想把這個部門當成是電腦影像相關技術部門與硬體設計公司的)。

而 WALL·E 的起源來自於 Stanton 的一句話 " What if mankind evacuated Earth and forgot to turn off the last remaining robot? "(假如人類撤離地球時忘記關閉最後一台機器人,會發生甚麼事?),並且從這假設的前提之下,開始 WALL·E 的故事, Stanton 想要完成一部有著宇宙與擬人無生命體的故事(擬人無生命體就像是 Pixar 的代表物 Luxo, Jr. 一樣)。

在 Stanton 描述完他想像的故事之後,Docter 努力了幾個月後決定先發展 Monster, Inc. ,因為他們並不確定在玩具總動員之後, Pixar 要立即進入一部「未來的愛情故事」當中。尤其是在玩具總動員當中,觀眾不難發現裡面並沒有充分描述「人類」這個角色,因為在當時電腦動畫發展包含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像是電腦動畫在當時的技術極限,以及考慮到電腦動畫所能達到的完成度為何等等,當時迪士尼中的老動畫師對於電腦動畫給予無盡的訕笑,這些因素都限制了所構思的故事是否真的能夠完美的進行製作與上映。

隨著電腦動畫技術與 Pixar 的相互成長, Monster, Inc 促成了複雜的毛髮製作技術, A Bug's Life 完成了更精細的模型骨骼製作技術, Finding Nemo 完美地呈現了自然景觀、實景與生物動態的模擬技巧, Pixar 至此在電腦動畫技術上幾乎已是集大成之公司, Pixar 的動畫片也像是電腦動畫的技術發展史一般,而 Stanton 在這段過程當中,依然念念不忘他所提議的故事 WALL·E,即使是在製作 Finding Nemo 的時候,他還是在默默地發展他所鍾情的故事架構。

這四人在彼此互相合作之下,一步一步的完成各自提議的電影動畫,一個人主導、其他人幫忙,當完成一部電影之後,換另一個人主導,其他人再一同投入計畫當中(這就像濫情的威士忌廣告在他們的人生當中上演一樣);直到 Finding Nemo 完成之後,其他人所構思的故事都已一一完成,也都獲得如潮的佳評,他們終於覺得各方技術已經成熟, WALL·E 這個大計畫也終於開始正式啟動。

Stanton 組織了一個小團隊,藉由繪製許多的「故事畫版」(Storyboards,也是我們常說的腳本或分鏡)來協助故事的發展,但是這並不像傳統的分鏡腳本採用速記本或是素描簿的工作方式來完成,他們藉由 Photoshop 的協助,運用多重 Layer (圖層) 得以不斷的重繪、重繪、再重繪,直到最後共完成了 12 萬 5 千多張的故事分鏡,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規模!(光節能減碳與減少樹木的砍伐數量就很驚人...=_=; 好冷...)
rtuk_feature_pixar_boards_06
(WALL·E 的分鏡圖)

以 WALL·E 的片長 1 小時 43 分鐘來說(103 分鐘),他們為每分鐘的動畫生產了將近 1,250 張故事分鏡,相當於每秒鐘有著 20.8 張的畫面內容,也就是說這些故事分鏡竟達到 20 fps ,這些故事分鏡只要再多一些,上完色後直接拿來播放似乎都已經綽綽有餘了(傳統電影播放速度約在 18fps ~ 24fps 或 28 fps 之間, FPS : Frames Per Second 畫面數/每秒),這個小團隊藉由電腦手繪幾乎超越了傳統動畫師所負擔的工作,但是這卻還處在電影分鏡腳本的階段而已。

從 Finding Nemo 完成到 WALL·E 上映這段將近五年的時間裡,腳本分鏡可能必須在頭一年之內就完成,其他團隊才能繼續之後的製作工程,而這個小團隊竟然只有六個人,平均每人完成了 2 萬張的分鏡繪製,如果一整年不眠不休、綁在電腦桌前不斷的工作,每人每天都必須完成將近 55 張的繪製,平均每鐘頭至少要完成將近三張,這還不包括開會、修改、重製、重新討論與砍掉重練的時間,如果,這些人對這部電影沒有「愛」,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想要知道更詳細的資料,可以參考原文 Exclusive: The Storyboards of WALL-E,也有人翻譯了部分的內容)

EveWALL·E 的設計靈感來自於 Luxo, Jr.,而 EVE 則由 Stanton 邀請 Apple 的首席設計師 Jonathan Ive 來進行設計,這也包含其他大大小小的機械體;也許是這五年來 iPod 正紅,也許是 Apple 早被【白瓷】與【導圓角】洗腦的很徹底,也有可能是這位設計師真的就只會這一套(!),所以 EVE 的外觀就變成帶有濃厚 iPod 味的模樣了,儘管話說如此,我還是覺得兩個主角都相當惹人憐愛。(看到 EVE 就萌了,不知道算是哪種族群?不過看看 EVE 背後的背景圖,嘖嘖嘖,竟然是 Mac OS X Leopard 的桌布呢!)

說完對於 Pixar 的崇拜,終於,電影上映了。起初對於台灣的電影代理商會用「宅男」一詞來行銷 WALL·E 感到相當不解與憤怒,覺得代理商不必為了行銷 Pixar 的大作,而硬要跟上近年來怪異流行的【宅】風吧?但是在看完電影之後,發現 WALL·E 這個機器人還真的、真的是帶有濃厚宅味的機械人啊!說他是電車男的機械版化身好像也可以,而這部片的構思竟然是從遙遠的 15 年前就開始, Stanton 是不是早就預見這類族群出現的可能性呢?這更令人佩服不已!(也說不定是 Stanton 本身就宅,而將自己的宅味投射到 WALL·E 身上了。XD)

WALL·E 的劇情本身單純、直線、易懂,但是卻跟 Pixar 以往的電影動畫一樣:意義深遠並且老少咸宜!或許是因為科技元素與 Apple 設計師的影響,裏面有不少情節是電腦頑童之類的人看到後會立即哄堂大笑的笑點(這更宅了!),像是 WALL·E 充完電後,就是一個超級的笑點... XD 那真的是太好笑啦!(在不透露情節的前提之下,必須採用這樣的說法真的令我好難過啊~ XD)

到現在為止所看過的評論當中,對於電影開頭的前半個鐘頭都是稱讚不已,即使是對電腦動畫技術毫無所知的觀眾評論中,也可以感受到觀眾已經深深體會到 Pixar 對於動畫的用心;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電腦動畫技術對於實景場景的複製或重製,我們在許多電影當中已經見多了、司空見慣了,對於這類技術也早已不稀奇了,因為這畢竟是已經有現成的場景或對象讓專業的電腦動畫人員去觀察、模仿與複製的;但是仔細看看 WALL·E 的每個畫面、每個細節的製作與精細度的要求,那真的是令人欽佩與讚嘆啊!

尤其是整個畫面與場景都是虛構而成的,每個畫面、每個角落、每個物件都藏著豐富的物體細節與圖案紋理(尤其是那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垃圾塊!),更能體會到那是整個團隊花費不知多少人力(不見得是人數喔!),用「努力」與「耐心」不斷地在模型上堆疊上去、再堆疊上去、再堆疊上去,才達到的視覺成果!

而 WALL·E、 EVE 與各個機器人生動的肢體表現,讓這部電影不用複雜的言語與對白,就能清楚而明晰地傳達整個故事的情節,這依然有賴於 Animation 的團隊人員發揮無比的「努力」與「耐心」去拉扯、去微調、去控制每一個肢體細節才能完成(尤其是 WALL·E 那對超無辜又活靈活現的大眼睛),更是讓人應該五體投地、趴在地上景仰不已。(來去搜尋看看有沒有動畫師看到那些細節動作就已經倒在一旁驚嚇到抽蓄的八卦... XD)

在電影結束後,朋友默默地數著 Animation 與 Lighting & Environment 設定人員數,讚嘆著這部電影在動畫製作時所投入的心血,尤其是回頭想想故事分鏡只用了六個人力就達到了 12 萬 5 千張的規模, WALL·E 在 Animation 、 Lighting & Environment 中所投注二十位、甚至四十位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其成果可能是其他公司每個單位各投入百位員工亦無法達到的水準。(要能有所成就,還真的是不能便宜行事!)

整部電影如果用欣賞數位藝術畫作的角度來欣賞之,亦絲毫不為過,或許 WALL·E 的製作團隊也用這種角度期許著自己,在電影片後的謝幕名單中,製作的方式就是以簡述人類的繪畫藝術史來作為主要的呈現方式,這一段值得每一位觀眾留在電影院當中看到最後、直到螢幕畫面完全結束為止。特製謝幕名單也是 Pixar 的一個傳統,每部 Pixar 動畫片後謝幕名單的表現方式都是非常值得觀眾仔細品味與欣賞的。

甚至到最後一幕的畫面出現時,我已經禁不住鼓掌的衝動偷拍了幾下手,在戲院中一直想要為 WALL·E 這部電影大聲叫好,因為我感覺到這或許也是 WALL·E 製作團隊給 Pixar 的致敬感恩作:用機器人 WALL·E 回應 Pixar 的 Luxo, Jr. ,用 DOS 像素圖案做為藝術史的最後一幕來回應 Pixar 開啟電腦動畫史,這部電影真的是處處是細節、處處是用心!也因為曾經接觸過電腦動畫、繪製過 3D 模型、處理過光影設定與材質貼圖,一想到這部電影的幕後工作到底要付出的多少的時間與心力,只能說:如果這些人沒有瘋狂的愛上自己的工作,或沒有對這部電影投注自己的「愛」,那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製作水準啊!

四位巨頭在將近十五年前所構思的 Pixar 大計畫到 WALL·E 完成為止,已經算是到達了一個預設的里程碑(很難想像這是預設的吧?), Pixar 在電腦動畫影片的成就似乎也已觸及這個領域、這個時代應有的顛峰,至於十年前在迪士尼當中那些大聲嚷嚷、不屑電腦動畫的傳統動畫師也早已閉上嘴、不知道死到哪裡去了, Pixar 的新里程碑是甚麼? Pixar 這一群鬼才把下一階段要達成的新里程碑到底設定在哪裡?這真的是令人難以想像!是創造更多的擬態畫面嗎?是更真實的生物動態捕捉嗎?還是 Pixar 的技術已經足以讓他們馳騁無限的幻想、傾訴永無止盡的感人故事呢?

Pixar 非常神秘地透露了新一階段的消息,在 2009 年 6 月 12 日預計上映新的動畫「 UP 」(導演 Pete Docter),並且已經公開了第一張電影劇照:
pixar-up-firstlook
而在 2010 年將會上映 Toy Story 3 ( WOW! 但是導演將不是執導前兩集的 John Lasseter,改由第二集其中一位導演 Lee Unkrich 擔任主導),這些鬼才是不是已經計畫好下一階段要完成的 9 部動畫片了?這簡短的消息已經讓我從現在就開始期待了!

Reference:
Pixar Wiki
動畫筆記本(最新一篇文章 The Pixar Touch: The Making of a Company 非常值得一看)
Rotten Tomatoes
&
Pixar Animation Studio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tsby 廣告中木村拓哉機械舞的背後

Google Doodle : Pacman 小精靈

玩玩軟路由系統